很多场合我都会说,虽然工作中有很多不顺利,不快乐,我对自己的工作是满意的。很大程度上,是因为当前工作内容和之前的理想非常契合。
年轻的时候会大言不惭,随着自己步入中年,我很少直接说理想到底是什么,无所畏惧追云逐月时间已经不多,如果认真,就不要多说,耕耘结果。如果只想生活,也不要多说,留给回忆。
但是正如理想所彰显的那样,不表达,它就会褪色。不创作,它就难成立。不去推动,它就难以成为减熵变量。
假装自己是十五岁少年,无所畏惧,没有包袱。假装自己的CEO,用OKR这样的框架质问自己。你的目标是否清晰,关键结果是什么,动作拆解是否到位,目标进度是否有推进?
人生母题
人生中总有反复出现的线索,让人会沉溺其中感受,思考。如同阿德勒以自卑为动力,找到超越的力量。羞于表达的我,却希望努力拓展表达的空间。这是我的人生母题,我想勇敢面对。
之后的人生中,更是清楚表达的颗粒度,表达的空间,很大程度上是生活体验的回味,创作实践的来源。人是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,表达,创作,是我们构建生活对我们意义最主要的途径。
自我表达,构建丰富,更细颗粒度的情绪体验,自我概念,提升理性的能力。从而提升生活中趋向光明和幸福的一面,降低冲突和不幸的概率。
而自我表达去完成创造,更是信息时代,学习的本质,是价值产生的最高形式。
如果当下和未来世界,每个人他或多或少都有表达的空间,有表达的合理方式,有创作内内容的能力,自我幸福感和其他人的幸福感都会是最大化的。
增加这个世界的多样性,增加谱系的尺度,会减少极端,从而减少各种极端的情况的对立,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平衡,促进这个世界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。
关键目标和结果
从个体表达,到个体成为创作者,到群体智慧和文明的促进,是我理想的三大目标。这个结果梳理已经较为清楚,剩下的就是以此为目标,可获得结果有哪些?
个体表达
表达这方面,我在持续写自己的故事,经过几年的博客建设,现在文章输出有一定的体量,当然写完之后能不能突破自我,公开表达是另一件事情。
工作上也是积极观察团队在这方面的进展,也通过公司内部的马拉松项目,提交自己的想法。一个是脚手架层面,降低认知负担,相当于语音卡片,一个是工具层面,降低制作成本,相当于剥削机器人。
跟团队的同事分享脚手架的想法,她有在测试,用实际行动支持我的想法。虽然第一次结果不太理想,但是她的尝试对我来说很有价值。我个人觉得非常有价值的场景,第一是儿童教育阶段就是怎么去教小孩去表达,增加他表达的谱系,第二是娱乐和公众这一块,增加这种偏互动性的表达或者是有价值的表达。
其他人的表达欲望,倒不是我担心的。不过有时候,表达的氛围不好的时候,表达能达到的效果就会偏离我的愿望。所以我想营造的表达是友好的,治愈的,促成思考和创作的表达。
表达略有门槛,以及表达的大环境不算太好。所以我需要营造理想的表达环境,提供表达的支持。
内容创作
创作者和创作者和表达者有差别,创作者不一定是要自己的故事,他可以拿别人的素材来做可以,整合去呈现给别人一些有价值内容。
无论是表达者还是创作者,都是我想倡导的角色。
我认为智能时代,创作就是学习。计算机可以帮我们记忆,我们通过创作,完成学习。创作是信息的创造,是为他人提供确定性,给社会减熵。
创作也可以尽量去剥削机器,让创作过程更专注于创作,减少制作层面的成本。
创作有图文,视频,音频。同样的介质也有不同的平台。我不排斥具体是哪一种媒介,到底是音频还是图文还是短视频,具体是哪一种形式。抖音快手是娱乐为主,但也有教育的领域。作为某一个平台某一种媒介的生态从业者,我在意的是,在音频这样的媒介,是不是可以为他们表达赋能,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,让他们表达应用场景更广泛。
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,我的目标可以说都是可以实现的,也不需要纠结我到底是在这个公司,还是那个公司,是我实现的,还是其他人去实现的。
梦想逆势而行,但我也不是很激烈,非要去逆天改命。我相信在一些事情发生过程当中,有很多可操作的小的有益变量,它会慢慢的去带动一些往好的方向去转变。有些东西可能用比较激进的步骤跨过去。总是去找能促进的变量,然后强化它。
我不一定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商业化推进,这是不足之处,但可能也是比较优势,毕竟其他人还没有注意到该领域,我已经先进去了。
创作者也会选择平台,平台也可能会和创作者有价值冲突。有哪些平台会不朽?实际上是很难的,人人,天涯那些都已经逝去了。我依然记得中年天涯编辑猝死的新闻。平台不是一直都在,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。
内容创作的方式,创作者和平台,创作者和用户,平台和用户,很多变量,很多因果,那种内容创作是我理想的样子?
群体智慧
我爱以天真的社会心理学家自称。在中台的角色,很像政府的角色,提供的价值可以用税收来实现。它要考虑的首要不仅仅是自己的绩效,也包括能给前台的企业带来怎样的赋能。我做为一个社会学人的角色就体现出来了。
看到一个公号推荐的《社会物理学》,感觉太对我胃口了。这个朋友因为这本书组建了一个本地青年组织,而我目标是组织一个创作者群体。
它的基本议题是,用测量和感知去代替本质,然后让想法转化城行动,在行动过程中可以迅速反馈,调整,优化,然后群体的智慧在这个有价值的闭环中,能促进合作,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。如果这个组织规模变大,就成为一个城市神经网络,用大数据,智慧的组织,促进社会的进步。
信息下的社会,会比工业下的社会更有人性,前提是我们更懂人性,并且让人性成为促进效率效能的正向变量。
关键指标
从大道理上,我是相信表达创作给人带来幸福感,为社会减熵。落到短期,就是要有关注的指标,有指标结果的变化。
有些事情短期没有结果,就犹豫和徘徊观望,避免介入过深。本来就是自己期待的,但是会等着时机来了,说,这你来吧。
不那么用力,是因为自己有诚意,不是为了多一个果子的满足感,而是这是我等了很多年的果树,终于可以亲自努力让它枝繁叶茂。
功不在我,队友,团队,公司,乃至行业能促进这些目标也是我乐见的。
ChangeLog
2020-06-16 初稿